“西安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医学人才培养、教学基地……”,我与中心医院的初识是在2020年10月老师的介绍中开始的。
入职第一天,二十多位来自各个科室的新同事一起在办公楼会议室里接受岗前培训的场景在我脑海中仍十分清晰。虽然都是初见,但大家都热情地介绍自己,聊着各自的经历,各自的家乡…… 院长及各重要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分别给我们进行岗前培训,老师们耐心细致的将医院规章制度及工作要求逐条讲解,特别强调医疗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近两周的培训短暂又充实
培训结束后,我和几位同事被抽调到门诊预检分诊,另一部分同事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初到预检分诊,对工作并不熟悉,经过薛瑞主任、刘苗苗老师、韩娟老师的培训考核以及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很快融入到预检分诊工作中。“您好,近期有没有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请您出示健康码,配合测量体温”“请您保持安全一米线距离”是我们每日重复的语言;同时还需要替患者解决各种问题。“小姑娘,你快帮阿姨看看,我这个为什么扫不了码?”我们听到后走过来给阿姨解释到,“阿姨,您点错了,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行了”。“姑娘,我这个是老年机,没法扫码,怎么办?” 我们拿出工作手机,“叔叔您别着急,您跟我们说一下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帮您查询行程码”......
在门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六个月,我从一开始的懵懂忐忑到后来的娴熟自得,在与患者不断沟通和交流中学会了责任、耐心和担当。
随后我来到门诊药房,开始了我的工作。门诊药房的组长赵阳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了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还对我说:“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或者这里的任何一位老师。”
门诊药房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窗口单位,难免会遇到与患者沟通不到位而发生冲突的情况,这个时候,门诊药房的老师就会来到我的工位,告诉我不要着急,教我如何解决。在彭莉蓉主任、王金萍副主任及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很快融入到药剂科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科室举办的一次次活动中,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科室就是我们在医院的家,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陪伴着我们成长,我为自己能成为药剂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幸福。
2021年,我积极响应陕西省卫健委及我院开展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支援西藏贫困医院的工作部署,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援藏医疗队。很荣幸,我与四位同事肩负着医院领导和药剂科主任的嘱托,接过前一批医疗援藏的接力棒,登上了前往西藏的飞机。
在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后,我调整好身体,开始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这半年间,在领导、科室同事及四位援藏同事的帮助下,完成了各项工作: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给药房药品编排了一对一的货位码,同时与信息科沟通协调,在打印的门诊处方上显示药品货位码信息,提高药房的发药速度及发药准确率;对接临床科室,了解用药现状及统计用药需求,保证临床医疗的正常用药;向医护人员开展药物合理应用的讲座以及完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与科里同事一起盘点核对库房的防疫物资并上报,填写医用物资储备统计表,提高防疫物资管理的时效性等。
2022年西安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和医院的部署,西安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医技科室及临床各科室组建了“抗疫突击队”,我作为采样队中的一员,从3月至今,参与给曲江各个小区进行核酸采样的任务。
每到出任务当天,我便定好凌晨四点的闹铃,穿上“大白”服,开始当天的采样工作。“别紧张,头往后仰,舌头往下压”这句话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同时我也练就了一身“腿上功夫”,能够在踮脚尖、曲膝盖、弯腰等动作之间熟练的来回切换。每到第二天看到新增一栏为“0”时,往往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今年我28岁,您70岁,感谢时光,让我在青春正好的年华里遇见您——西安市中心医院。
历史的年轮依旧在前进,中心医院的辉煌依然会继续。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心医院必将留下属于她自己更多瑰丽的故事,谱写更恢弘的篇章。我必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医院明天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