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西安中心医院官方网站!

手机版二维码
医学教研

医学教研

 » 内容
第五批赴藏队员援藏日记
发布人:guifeng  发布日期:2016-07-07
 

201666日多云

在拉萨经过三天半的适应性休整,我们西安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一行5人于6月6日一大早启程飞赴阿里,在阿里昆莎机场受到了前一天赶来的扎达县卫生服务中心次仁副主任的热烈欢迎。当我们身披洁白哈达的那一刻,我们都意识到了我们的援藏之路已正式开启。

从阿里机场到扎达县有两百多公里的天路。飞驰于天路之上,看着令内地人羡慕的西藏蓝、变幻莫测且又似乎触手可及的白云以及圣洁的雪山和壮观的土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完全忘记了高原的种种不适。途中经过一个5200米的山口,次仁副主任关切的询问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5人自我感觉都还好,于是下车亲身感受。生平第一次来到这么高海拔的地方,稍感气短和腿软,有些飘的感觉,别的就没有什么了。心中还因没有大的反应而有些窃喜。

赶到扎达县已到下午,我们受到了扎达县扎西次仁县长、琼达次仁副县长、扎达县卫生服务中心杨秀峰主任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接待。随后琼达次仁副县长及杨秀峰主任、次仁副主任带我们来到了医院的宿舍。整洁的房间,崭新的电视,干净的床铺,一看就是精心安排的。相关人员正在给我们安装数字电视。琼达次仁副县长又亲自电话联系安装宽带事宜。扎达县常年干旱,严重缺水,每天中午限时供水,所以用水是个大问题。杨主任早已经组织人员将我们住处的大桶及储备桶都盛满了水。考虑到我们刚到高原,活动受限,还安排了相关人员定期给我们提水。日常吃饭被安排在县政府食堂。晚饭时,杨主任亲自带我们来到政府食堂,又受到县委马书记的盛情款待。马书记亲切询问我们的身体状况及食宿安排,并指出生活上有任何困难和要求都可以向他提。同时要求食堂管理员李师傅精心安排我们的饮食,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满满的一天,满满的感动。“感动”也是我们5个人今天说的最多、感受最深的一个关键词。我们远离千里之外的家乡,来到世界屋脊,虽然还有身体上的不适和生活上的不便,但我们却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回家的感觉。扎达县各级、各部门领导悉心为我们安排生活各项事宜,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没有距离感,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们也唯有尽己所能,尽可能多的为扎达人民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才能对得起这份感动。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对这片高原心驰神往,但他们仅仅是一个过客。我们不仅实现了西藏梦,而且一定会在这里留下什么。所以,我是幸运的。虽然很短,但是这三个月一定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堪比三年。真的很感谢医院给我这样的机会。

 

       201667日多云

       早上起床后在朋友圈报了个平安,又收到了上百条问候与嘱托。新的一天又从感动开始

       吃早饭路上遇到杨秀峰主任,询问对我们的工作安排。杨主任是80后的“藏二代”,父母是早期河北的援藏干部,已经为西藏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一辈子。我这才真正体会了什么是“献了青春献子孙”。而杨主任也已经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留在了西藏。我们不禁对以杨主任为代表的现阶段及老一辈援藏人员油然而生敬意。他们一辈子都在艰苦的地方,我们这短短几个月又算得了什么啊。杨主任热情而随和,爱笑,很有自家兄弟的感觉。说到工作安排,杨主任嘿嘿一笑:“哥,急什么,你们现在主要任务是适应,要好好休息。马上到端午节了,节后再上班。”一句哥,完全没有了距离感,更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好吧,适应。适应氧饱和七八十,适应上三层楼要喘半天,适应天气干燥流鼻血和嘴唇干裂,适应上厕所要去成群绿头苍蝇嗡嗡的旱厕,适应顶着烈日在有限的供水时间里洗衣服然后气喘吁吁,适应晚上10点天还大亮,适应……我们这个团队简直无敌了,互相调侃着,笑着,乐着,这些适应完全就不是问题。在医院是同事,在这里我们是兄弟姐妹,亲似一家人,互帮互助,共同适应新环境。

        吃完早饭返回医院,碰到放射科的次旺,刚好有两个疑难胸片要请教史俊昌老师,于是我们5个人共同来到了放射科。那是两个心力衰竭肺水肿的胸片,史老师详细分析了胸片,并指出拍片方面的不足。李杰老师提出要去病房看看病人。于是我们连工作服都没有穿就来到病房。那是两个藏族老妈妈,都是胸闷、气短,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都考虑心力衰竭,其中一个老妈妈合并肺部感染。李杰老师和我在对老妈妈仔细查体后又翻阅了病历,建议加强利尿和扩血管力度,对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老妈妈用自己的方式对我们表示了感谢。我们也很高兴,毕竟也算开工了。祝愿这两个藏族老妈妈身体健康,早日出院。

 

       2016年6月12日多云

       正式上班第一天。

       先说一下这里的作息时间。9点半早餐,10点上班,1点下班吃午餐,1点40至2点半来水,4点半上班,7点下班吃晚餐,10点半天黑。

我们9点50赶到医院,10点在一个浓厚藏族风格的会议室参加交班。我们5人及扎达的同仁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彼此先熟悉一下。随后我们和扎达的同仁一起查房。住院病人只有3人。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扎达县全县人口约7000人,住得远的距县城好几百公里,在内地足以跨越好几个市了。县城夏季常驻人口约2000人,到冬季就更少了,甚至还不如西安的一个一般社区人口多。人口基数少,病人数量就可想而知了,门诊量一天也就20-30人,住院病人就更少了。3个病人一个是个藏族老妈妈,有先天性脊柱、胸廓畸形,这次主要是因为支气管感染入院,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后症状已经有所好转。李杰老师和我查体发现老妈妈肺部还有散在哮鸣音,而且还间断咳嗽、咳痰,建议抗感染力度再加强一些。另外两个病人是产妇,病情平稳,母子平安。

共同查完房我们就各自进入岗位。李杰和我在内科门诊,廖重五在外科门诊,张新在五官科门诊,史俊昌在放射科。内科还有一位从保定来援藏的郭医生,他的专业是急诊内科,比我们早来半个月,所以情况要比我们熟悉一些。门诊病人大多数是藏民,语言不通,所以一般还要有个本院医生做“翻译”。我们就在这种依靠翻译的模式下开诊了。内科没有具体细分,意味着我们要做全科医生,而且这里唯一的儿科医生也被抽到阿里地区了。哦,God,还要当儿科医生,这个…真的有难度啊!今天最充实的当属张新了,平时五官科没什么病人,今天她居然拔了三个牙,把拔牙的器械包都用完了。翻阅了医院的药品目录后发现缺少一些常用药,于是我们几个补充了一些各自领域的常用药,交给次仁主任,次仁主任表示尽快完善这些药品。

 

        2016年6月14日多云

        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窗外的土山,这里称土林,距今有上百万年的历史,是青藏高原造山运动的产物。躺在床上不禁思绪万千,土林百万年亘古不变,人一生短短几十年相比之下又是何等的渺小。人们一天工作上、生活上的种种烦恼与不快,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和谐,都是自找的。倘若有每个人都有青藏高原般的大格局,有广阔的胸怀和心境,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啊!突然想到王阳明被贬龙场,那更是一片荒芜之地。但就在那里,就是因为龙场悟道,王阳明终成一代圣人。心即理,可能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悟到。呵呵,难不成我这叫扎达悟道……

       下楼发现地上的散灰结成了粒粒,地上稍有些潮,天空仍旧是西藏蓝,点缀着朵朵白云。啊,昨晚下雨了。再看远山,清晰可见覆盖着白雪。前两天给同事发过照片,他们看到山上也覆盖着雪,于是说那是雪山。我以自己的理解给他们纠正:那不是雪山,充其量叫“山上有雪”。同事疑惑了,问我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想想飞机上看到的雪山,我告诉他:山上有雪令人激动,雪山令人震撼。到了中午,远山的雪就看不到了。

        临近中午下班时,来了一位藏族大婶,在外面干活时不知被什么东西刺进了右侧膝盖的皮肤,右侧膝盖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大婶表情很痛苦。右侧膝盖表面仅可见一个红点,皮下似乎可以摸到异物。廖重五仔细、反复的检查大婶的膝盖,无法从表面取出异物,于是决定切开表层组织取出异物。当得知还要切开才能取出异物,藏族大婶一个劲的摇头,不同意切开。廖重五耐心的给大婶和陪人解释:若不切开,异物根本找不到,更无法取出;疼痛难忍,活动的受限,很可能异物已经接触了骨膜,而且很容易合并感染,到时候就更麻烦了。经过反复沟通,大婶终于同意了。消毒、切开、止血,廖重五操作娴熟,很快就找到了罪魁祸首——一根约2公分且比较粗的木刺。取出木刺后,大婶完全不疼了。处理好伤口后,大婶及陪人不停地感谢我们,虽然听不懂,但我们知道那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真希望我们能够给更多的藏族同胞解决实际问题。